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训导的过往(二)(2/3)

个问题自然也做过深入研究。谢慎可以负责任的说,在明朝初年,商贾之后是不能参加科举的。原因也很简单,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痛恨唯利是图的商贾,便不准商贾之后参加科举。但这之后,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,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。

越来越多的商贾之后参加科举,从而改变了命运。

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张四维。这位名臣是盐商之后,却是做到了吏部尚书。

其实,商贾发财之后大多会大量购置田亩土地。这些兼并而来的土地就成了商贾给子弟谋前程的重要道具。

要想成为朝廷户部皇册上的良民,办法是有的,那就是通过打点大小官员,坚称自己是地主,靠租赁田亩收取租子为生。

很多豪商巨贾你很难分清他到底是地主还是商贾,办事的官员有银钱赚取当然不会再找这些商贾麻烦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,自然也就混将过去了。

所谓的商籍更是一个笑话。商籍的设立实际是给大盐商的一种变相福利。

所谓商籍附民籍收考,指的就是两淮、两浙、以及部分之地的盐商子弟可以类同民籍参加科考。

这就相当于官方出了一个政策,把商贾之后参加科举合法化了。

商籍也就是盐籍完全变成了这些大盐商子弟参加科举的跳板,连装模作样附籍或者坚称自己是靠租赁土地为生的良民都不必了。

谢慎之所以疑惑是因为宁员外的身份太特殊了。他是杭州茶叶商会的会长,要想靠购置田亩装作地主来为子孙谋前程显然不太现实。枪打出头鸟,那样做是找死。

经商者做到宁员外这个份上,仇家自然是不计其数。有那么多的仇家,要想蒙混过关实在是太难了。

只要有一个人跳出来向核查身份的官员举报,宁家就将万劫不复。

至于附籍就更不可能了。那多是小商贾的伎俩,像宁员外这种大豪商是不可能愿意的。

那么,便只剩下最后一种合法的途径,也就是用商籍(盐籍)换取参加科考的资格。

问题是,这是朝廷给两淮、两浙、一代大盐商的福利,是局部政策惠及。宁员外虽然身处杭州,在这个范围内,可是他经营的是茶叶生意啊,怎么可能跟盐商沾边呢。

“这有什么好惊奇的。”

郑训导淡淡一笑道:“宁员外没有告诉你,他不但贩茶、还贩盐吗?”

我靠!

谢慎显然爆出粗口。

这个宁员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
请记住【寒门首辅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训导的过往(二)〗地址{https://wap.kkxs8.org/html/11/11647/180_2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