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一诗既出,谁与争锋!(2/3)
吃的惯得。王守文礼貌性的吃了几片咸菜,便不再进食。 谢慎心中慨叹,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要改变就能改变的。 用过晚饭,谢慎将王守文送出家,便返回了阁楼。 明日便要正式在三味书院进学了,今晚可要好好休息。 ...... ...... 一夜无话,晨光熹微之时谢慎便起身洗漱。 之后照例吃了一块薄饼,进了一碗米粥,谢慎便背着布包去往三味书院。 三味书院针对学子的年龄不同分为两级,低一级的学子年岁大多在十二三,需要准备的是来年的县试。而高一级的学子准备的则是乡试一级的考试。 谢慎早早来到书院大厅,坐到自己的位子上,取出文房用具和朱子集注,便闭上了眼睛小憩。 早起实在是困乏,读书也是个体力活啊。 “谢贤弟,你来的这么早啊。” 听声音便知道是王守文,谢慎睁开眼睛道:“守文兄来的也不晚啊。快坐吧。” 王守文在谢慎的身边坐下,淡淡笑道:“昨夜我回到府中偷偷去灶房捡了一块饼子吃,可是饿死我了。” 谢慎没好气的翻了一记白眼道:“你自己吃不惯咸菜疙瘩,活该饿肚子。” 二人一番嬉闹后,孔教谕背负着双手施施然从屋外走来。 见学子已经到的差不多了,孔教谕沉声道:“今日春色盎然,百花盛开,汝等便以早春为题做一诗罢。” 童子三试是典型的基础性选拔考试,出的题目并不很难,但要求文章作的取巧,有特色。故而许多教书先生功利起见都会要求考生大量写时文,用题海战术训练写文章的敏感性和立意。 孔教谕是进士出身,自然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最为讨考官的欢心,但他显然不希望学子们只是被时文捆绑,故而才会对诗歌也有所要求。 谢慎心中一沉,刚刚书院一开课,孔教谕就叫他们作诗,这节奏还真是快。作诗这种事情难不倒谢慎,虽然此时已经是明朝中叶,唐宋大把的好诗抄不了,可明清的许多名诗却还是可待采撷的。 谢慎略作思忖便提起笔来蘸墨挥毫。 短短片刻的工夫,一首七言绝句便欲然纸上。 恰巧孔教谕走到谢慎的身旁,见谢慎短短时间内竟然做出一首诗来,自然也是来了兴致。 “江暖波光映日光,几家同住水云乡。 槿篱茅舍繁花里,也有秋千出短墙。” 吟诵了一遍,孔德道频频点头。 “好诗,好诗啊。此诗短短几句便将水乡早春之景勾勒出来,那句‘也有秋千出短墙’更是点睛之笔!” “多谢夫子。”在三味书院,孔德道的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请记住【寒门首辅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十四章 一诗既出,谁与争锋!〗地址{https://wap.kkxs8.org/html/11/11647/15_2.html